汽车频道 > 购车_买车网 > 绥化汽车网_绥化汽车报价,绥化车市行情 > 绥化车市新闻

驾车防水浸应未雨绸缪 发生水浸自救最好

2013年09月06日11:22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朱钦
  最近深圳一位女车主驾车被困涵洞最终溺亡的事件,着实让人揪心。这位女司机被困时间长达半个多小时,期间除了电话报警,还和家人朋友打了多番电话请求施救。但即便如此,女车主最终还是溺亡于车厢。事故惨痛,教训惨重。水浸事故一旦发生,自救才是最佳的选择。与其浪费宝贵的时间等待别人救援,还不如第一时间开动脑筋如何脱困。

  防水浸未雨绸缪

  控制车速

  其实,在大多数车辆被水浸没的事故中,并非水位慢慢上升直至淹没车顶,而是一些驾驶者在毫无心理防备的情况下一头扎进深水区。所以,在南方下大雨、多处水浸的情况下,控制车速是最重要的。否则,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加上下雨视线不佳,而雨中的路面又呈现强烈的反光,很容易和水浸区域混为一体。只有合理控制速度,才能为自己的观察和应变争取时间,别小看那几秒钟的时间,关键时刻这是能救命的。

  熟记路况

  其实,对于大多数驾驶者来说,只要熟悉了一个地区的道路,多少都会对交通黑点、不良路面等细节留下印象。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不用心的驾驶者,即使曾经在某些路段涉过水,却还是不能产生深刻印象。所以,日常驾驶的时候,不仅要熟记那些堵车黑点,同样要努力记下容易产生水浸的路段所在,某些型号的车载导航仪还支持驾驶者在地图上留下标记,这样就更加方便了。有了这些提示,一旦下起大雨,可事先选择绕行,不仅安全,也更加快捷。

  打开大灯

  根据我的观察,国内的驾驶者缺乏勤开大灯的习惯,其实在很多发达地区,车辆的设计是着车后大灯自动开启,即使是白天。因为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晃眼的日光也可能对其他司机观察周围造成影响,如果增加大灯提示则能够提升安全性。而中国车主的习惯是,如遇下大雨等恶劣天气,会有不少车辆错误的打开双闪灯,却不记得打开大灯。事实上,打开大灯不仅便于别的驾驶者观察到自己,更能够在低能见度下提前注意到低洼处的水浸或是别的特殊路况,以便尽早做出应对。

  观察水浸线

  可能是由于水浸现象实在难以杜绝,记者观察到市区内不少涵洞和隧道都在地面上标示出了水浸线。根据我的理解,这意味着只要能够看到水浸线标记,则意味着水位还在安全范围内,车辆可以通过。而如果已经看不到水浸线标的话,那则意味着上涨的积水已经淹没了这一标记,车辆此时难以安全通过了。

  但问题在于,是否是所有的涵洞和隧道都有这样的标志了呢?如果不是的话那么在遭遇水浸时,如果没有发现水浸线警戒线的话,那究竟是因为水位高还是因为根本就没有划线呢?这可真让人纠结,尤其是不熟悉路况的外地驾驶者。不过对于熟悉道路、知道哪里有水浸警戒线的驾驶者来说,这个设计还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常备拖车绳

  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在如海洋一般的水浸区中央,一辆车如孤岛一样只露出车顶的部分,车主可怜兮兮的坐在那半米见方的车顶上无奈的等待着救援。其实一开始兴许车辆只是在涉水时熄了火,但由于不能及时脱离水浸区,随着水位的迅速上涨,最终落得了如此凄惨的下场。其实如果在熄火的那一刻,能利用周围车辆的力量将车拖出损失就没那么大了。但你总不能指望别的车子都有拖车绳吧,你还得未雨绸缪自备一根。被别人施救是福,反过来能救别人一把同样也是功德啊。

  万一水浸需清醒

  抓紧时间撤离

  每年几乎都有驾驶者被积水淹死的案例。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事实上在行经陌生的桥洞、隧道时,哪个车主能知道面前只是一摊浅浅的积水还是深可没顶的水潭呢?或者堵在车龙当中看着水位一点点升高却难以抽身。一旦陷进了这恐怖的深渊,我们该怎么做?如果某日车子因为前方道路的积水而停止了前进,我们可不能轻松的坐在车里盲目等待。首先我们要预计形势发展。如果当时雨势颇大,或是从附近的山体或者河流有大量的水流涌入公路,那意味着水位将会迅速上升!其次我们要判断自己的位置是否安全。如果我们的车辆恰恰处在地势较低的地方,那意味着将首当其冲的遭受水浸。最后,观察车辆后方的状况,如果身后没有尾车已经撤离,那我们就应该抓紧时间将车辆尽快撤离高危区,但如果身后的车辆早已经将退路堵死,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放弃车辆,尽快转移到高地势的地方进行观察。如果水位上升迅速,我们还要寻找更加安全的地方进行躲避。记住,千万不要因为舍不得爱车而错失了撤离的最佳时机。当然,在撤离时记得带上手机以便通讯需要。

  时刻保持冷静

  当然,灾难来临的并不总是那么有准备,万一是车辆落水,又或者是洪水泛滥顷刻间覆盖了车辆,车辆瞬间就不是车辆而是成了"潜水艇",只是这艘"潜水艇"会慢慢漏水直到让车厢内完全没有空气。而作为驾驶者和车上的乘员,要利用这个阶段为自己寻找一条生路。有些车在车厢入水之后有自动打开车窗的功能,可惜对于绝大多数车辆来说,车辆入水只会意味着因电路受损而使得电动车窗无法工作。我们该如何逃离这锁得住人却挡不住水的潜艇呢?

  如果手头没有砸窗工具或砸窗失败的话,我们只能等待车内外压力相等时才能够打开车门,因为当内外压力不等时,想要强行打开车门的话反而会乱了阵脚,无端减少逃生机会。在深水中车头会首先下沉,空气会集中到车尾并逐渐缩小体积。车内人员可把头伸到车尾这个大气泡中呼吸。车在逐渐下沉中车身的缝隙会不断进水,只有到内外压力相等时车厢内的水位才不会再上升。这段时间人们要保持镇定,可进行慢呼吸来耐心等待。当水位不再上升时车内人员可以深深吸一口气,打开车门游出去。不过这个办法似乎只有对水性特别好的人有效,事实上,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应该在车辆大量入水前想办法砸开车窗逃出车外才更加能够让大多数人所接受。

  而对于砸窗,除了我们接下来将会探讨的砸窗工具选择之外,对该砸哪块车窗玻璃也需要有一定的了解。不知道你是否了解,车上的几块车窗玻璃厚度是不同的,前后风挡玻璃是最厚实的,所以不该选择从前后风挡玻璃处逃离。至于侧窗玻璃,有不少车辆也是不等厚的,一般来说,前侧窗玻璃会厚于后车窗,所以应该优先考虑从后车窗逃逸,至少在砸前车窗失败的情况下应该考虑砸开后车窗。

  当然,也别忘了头顶的天窗,如果天窗面积足够大的话,就可以试图砸开天窗逃逸。砸不开也还有一个办法,几乎所有的电动天窗车型,在出厂时就考虑到电动天窗可能出现故障,因此在天窗控制面板内或是附近隐蔽安装了一套纯机械的天窗开合机构,用一支小摇把便能够迅速地打开天窗了。

  涉水车保养不可马虎

  发动机进水延时处理

  涉水过程中如果车辆熄火,后果可大可小。大多数情况下,只需将车辆拖出水浸区,待车上的积水排干,即可以正常启动。但如果经过判断,水已经进入发动机内部,则应当拆下火花塞,人为切断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后用马达运转发动机,使进入发动机内部的水顺利排出。同时检查车辆各系统油液状况,出现起沫、浑浊等现象应及时进行更换。检测完毕后应用压缩空气清洁发动机舱内部电器连接部件,防止水分积存在电器连接部位造成腐蚀。重点清除部位是:保险盒、传感器插头、车身积水存积处。清理完毕后,进行车辆路试,以确定发动机在行驶过程中无异常噪音。如有明显行驶噪音,检查发动机轴承和旋转部件。

  车厢进水及时排水

  涉水中如果积水进入车厢,必须及时清理,以免锈蚀车厢。位于车辆底盘下部有几个密封胶堵,打开胶堵能够放出车厢内的积水。但由于车内装饰材料吸水性很强,应拆除后放置于干燥空间,便于水分的蒸发。安装后还要注意打开空调,将车辆循环开关调整到内循环,使车厢内水蒸气通过空调系统排出车外。在夏季这是一种非常快捷的除湿方法。

  底盘异响不能忽视

  底盘部件在涉水过程中容易造成润滑油的变质,尤其是涉及到转向、传动等系统时更是如此。一些车型的维修手册上也要求在车辆涉水后要对底盘部件进行润滑脂加注等保养工作。同时应在路试过程中仔细倾听底盘是否有异常声音传出,或者对底盘进行仔细检查,及时进行防锈以及润滑的工作。

  涉水之后,无论车辆有无异常现象,最好能够到4S店做一次全面"体检"。因为一些隐患并不能当场发现,但对车的潜在危害却非同一般。例如,积水很容易让一些树叶、淤泥等附着在散热系统或发动机舱盖的排水孔位置,如果不及时清理会让散热系统的工作效率下降,引发机械故障。所以,雨后要看一下发动机舱与驾驶舱分隔部位的进气孔位置和左右翼子板两侧的沟槽内有无积水,如有积水,可以拿清水冲洗进气孔,疏通水道,以保证车辆的最佳工况。

  水患影响无处不在

  涉水的汽车由于多处灌水可能会对汽车某些部件的性能有所影响,严重的可导致汽车不能正常开启。例如,电路遇水后很可能造成短路,极易造成自燃。许多车主往往在雨天开车后一个多星期才发现车辆短路现象。所以我们在雨天涉水后,即使发动机正常运转,也建议在维修站及时对电路设备作一些处理。例如,将电路吹干或擦干后再行启动预热。另外,检查制动系统也很重要。由于制动系统有非常强的吸附力,雨水非常容易进入制动液内,这样会影响到制动效果,严重的可能造成制动失灵,建议雨后到专业维修店进行检查,以防后患。
  雨天容易导致大灯进水。大灯进水后亮度会受到影响,进水很多还可能损坏大灯,也会使车灯的照射方向发生改变,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因此,检查大灯是否进水很重要。如果发现大灯内有水雾,可以打开大灯并把远光灯也打开,十分钟后车灯内的水雾是否开始消失,一小时后是否能够彻底消失,如果消失了就不用担心了,但如果还有水雾,就要到专业的售后服务站进行处理了。

  砸窗工具有备无患

  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威猛的男主人公一脚就能踹开前挡风玻璃,或是用胳膊肘直接撬开侧窗玻璃,美艳的女主人公虽没那么大的力量,但脱下高跟鞋砸开车玻璃似乎也不难。在这里就让我做一回谣言终结者吧,如果那么容易就能砸开玻璃的话,就不会有可怜的驾驶者活活淹死在自己的车厢中了。我们就拿人们经常提到的几款砸窗工具来进行一个比较,看看谁才能在关键时刻救我们的命。

  手机

  装备率:100%

  操作难度:有效程度:

  作为最普及的通讯设备,对驾驶者们来说,手机的普及率几乎是100%,因此有人建议用手机来作为紧急状况下的破窗工具。但用手机砸破窗户的成功率有多高呢?绝大多数手机都是塑料外壳,这些手机完全不具备砸窗的条件。至于一些较为昂贵的金属外壳手机,出于美观和安全的原因,它们外壳的四周也都进行了圆角处理,这类手机估计也只有力量非常大的人才有可能砸碎窗玻璃。但话说回来,用手机砸窗户唯一可以确定的结果便是手机的损坏,但在危机发生时,通讯器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即使手机普及率高,但作为砸窗工具并不是合适的选择。
  头枕

  装备率:80%

  操作难度:有效程度:

  网上流传着一段视频,说的是在一个汽车落水实验中,驾驶者拆下座椅的头枕,然后用头枕下方的金属支架去敲击玻璃并将其击碎,最后成功脱身的过程。但这在危险发生时操作成功的可能性又有多大?首先,能够拆卸的头枕并不是每一辆车都能够做到的,有不少车型的头枕因为主动安全设计而被固定在座椅上无法拆卸,能够拆卸的头枕也因为体积偏大而难于在狭窄的车厢中发力砸窗,尤其对于体弱的女性来说,操作起来很有难度。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可以用头枕的金属支架作为撬棍,插入玻璃和窗框的缝隙,将车玻璃撬碎,这种做法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对于准备用头枕作为随车砸窗工具的人们来说,需要在平日多做练习。

  手表

  装备率:40%

  操作难度:有效程度:

  手表谁都有,除了看时间谁能想到它还能作为自救工具?但有网友透露,曾经用手表击碎过车窗玻璃逃离事故汽车。虽然没有视频证明,但用手表击穿车窗玻璃是有可能的。当然,前提是手表由金属制成,最好还有较为尖锐的边角设计。砸窗前先将手表摘下,用手捏稳,将手表的时间调节钮或者其他尖锐的边角朝向外侧,然后用力砸向车窗玻璃。
  当然,大多数塑料材质或者圆角设计的手表很难作为砸窗工具,而过小的体积也让纤弱的女士难以持握,所以它也只能作为少数人的工具。
  榔头

  装备率:0%操作难度:

  有效程度:

  毫无疑问,对于再无力的驾驶者来说,用榔头敲碎玻璃都不是难事。但问题在于,有几个人会随车带着榔头呢?一辆普通小轿车的车厢也很难容纳一把正常尺寸的榔头吧!而如果将榔头放在后备厢的工具盒里,危急情况下也帮不上忙。当然对于车内空间阔绰也不在意榔头粗笨的人们来说,榔头是最好的破窗工具。

  逃生锤

  装备率:5%操作难度:

  有效程度:

  也许是因为所有非专业的破窗工具都不够完美的缘故,逃生锤应运而生。它长什么模样其实大家一点也不陌生,它在公交车上已经出现了很多个年头。现代的公交车因为全封闭的车窗设计,加上取消了传统的逃生安全门,所以必须在车厢内标配逃生锤以应付紧急疏散的场面。而将逃生锤作为小车的破窗工具再合适不过,它体积不大,重量也轻,但它却能够砸碎车窗玻璃,皆因为它独特的尖头设计。由于与玻璃的接触面积非常小,敲击可以获得足够的压强以击碎玻璃。而由于是专门为了小车的设计,因此逃生锤也设计了特别的固定方式以安装在车厢里的某个角落。在网上此类逃生锤的售价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如果只为破窗用,那买便宜的就好,因为使用差别不大。 

(责任编辑:胡雪晶)
  • 分享到:
返回汽车首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